主動基金VS被動基金 投資哪個好?
2019-05-28 11:10 天天基金網
主動基金VS被動基金 投資哪個好?
關于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的話題真是經久不衰。對于主動基金VS被動基金,今天不說“市場的有效性”,我們從投資者這個角度出發,談一談各自的投資邏輯。
關于主動型基金,幾乎天天都有人口誅筆伐,可以列出一萬條討伐的理由。而對于指數基金,則正好相反,幾乎是萬能的,似乎買了指數就能賺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投資者對于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的態度截然不同。為說明問題,我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東方紅產業升級、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
東方紅產業升級最近三年賺了53.64%,但在基金吧里天天被人罵。不光是東方紅,其他的主動型基金基本也都是這個情況。除非能天天排第一。而易方達創業板ETF聯接最近三年虧了27.78%,按理說應該要更嚴重一些,但基民反而樂此不彼的討論何時抄底。
賺錢了的天天被人罵,虧錢了的反而當成個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最主要的是因為投資邏輯不同。對于指數基金,人家講的很清楚:我就是個工具。我管理費只收你0.5%,托管費也只有0.1%,但我只負責擬合指數。選哪個指數、什么時候進,什么時候出,這都是由投資者你自己決定,基金經理是不負責給你調倉和擇時的。所以像易方達創業板投資虧損了,你能賴人家基金經理嗎?
而主動型基金,則是基于一種信任關系。基民是基于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信任而買入的。而這種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過過往業績來傳遞和判斷的。基民在買入時,就已經形成了較高的預期。一旦業績與預期有了差距,就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虧錢了,基民的情緒要發泄,不找你基金經理還能找誰?
所以對于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這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方法。投資邏輯不同,收益預期不同,持有時間不同。站在自己的投資邏輯上思考問題,肯定都是說自己的好。
這兩種投資邏輯也是對應著兩個不同的投資者群體。除了定投和跟大V的基金組合跟投之外,真正自己在玩指數基金的人,整體水平應該是要高于做主動型基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