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鋰電材料上市公司,鋰電材料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
2021-09-10 03:17 南方財富網
2021年鋰電材料上市公司,鋰電材料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科電氣: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9.74億元,同比增長4.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4億元,同比增長8.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3億元。
國內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第二梯隊;公司鋰電負極業務由子公司中科星城和格瑞特經營,業務分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和石墨化加工;19年鋰電材料收入4.23億元,營收占比68.29%。
科達制造: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同比增長15.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5億元,同比增長138.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299萬元,同比增長-50.12%。
持有藍科鋰業43。58%股份,藍科鋰業主營碳酸鋰產品,從青海省察爾汘鹽湖鹵水中提取碳酸鋰并銷售,擁有獨特的鋰鎂分離技術;是我國鹵水提鋰領域龍頭;2017年鋰電材料業務收入2。28億元,占比3。98%。
華友鈷業: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11.9億元,同比增長12.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5億元,同比增長874.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24億元,同比增長1549.03%。
公司成立了“華友鈷業新能源電池材料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浙江省華友鈷業綠色鈷冶煉技術及新材料開發研究院”和“華友新能源鋰電材料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主要從事鋰電正極材料前驅體和多元正極材料新產品開發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以及鈷銅、鈷鎳礦采礦、選礦、冶煉的創新工藝和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可參與國際競爭的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開發、評估及應用科研平臺。
當升科技: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1.83億元,同比增長39.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5億元。
鋰電材料業務,公司鋰離子電池材料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多元材料、鈷酸鋰等正極材料以及多元前驅體等材料,客戶范圍涵蓋中國、日本、韓國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